石景山区东部林立着三座山:黑山、老山和八宝山。其中最得名的当属八宝山。因为这里屹立着一座中国革命文化殿堂的丰碑——八宝山革命公墓。
此地也一度被作为我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一,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祭拜者。但当参观这些古墓时,后人又会惊奇地发现有两座墓尤其特殊。一座是“八十一号公墓”,另一座则是一座“无字碑”。
那么,这两座墓中安葬的究竟为何人?在八宝山众多革命公墓中,受祭拜最多的又是谁?
为革命先烈建一处栖身之所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周恩来在繁忙的工作中想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事,在革命事业中牺牲先烈的身后事。
在接见北京市副市长时,周恩来指示道“我们不能打下江山,就忘了为打江山而牺牲的同志,一定要为他们建一处公墓。”
“公墓不能离市区太远,交通一定要方便,这样也便于日后教育后代。”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立刻着手开始安排墓地的选址工作。终于,他们在北京近郊发现了理想的建设地,此地即为八宝山。
最初的八宝山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在向阳的半坡上,有一片古庙式的建筑,该建筑名为褒中护国祠。
吴晗立刻拍案叫绝,将此地的勘测结果和资料一并提交给周恩来。1951年,党中央批准将此地修建为革命公墓。从此,八宝山就此作为革命烈士公墓使用。
王荷波烈士是第一批安葬在八宝山中的烈士之一。1927年,在白色恐怖的盛行下,王荷波等18名同志壮烈牺牲。周恩来对此非常痛心和遗憾,因此,周恩来立马想到要让他们魂有所依。最终做出指示:将王荷波等烈士迁入八宝山。
但王荷波一行人已经牺牲20多年,为了找到他的遗体,吴晗等工作人员日夜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翻查资料,最终才确认了他们的遗骸安葬处,并顺利将其迁入公墓中。
迟到的81号公墓骨灰安放式
多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位老革命家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逝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墓碑也越修越多,但81号公墓无疑是其中非常特殊的。
1975年,八宝山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骨灰安放仪式。该仪式之所以特殊,与下葬的死者和其下葬的时间有很大关系。
这位死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
奇怪的是,贺龙元帅早于1969年就已经离世,骨灰却直到1975年才被迁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原来,在特殊年代时,贺龙元帅不幸患病去世,名声还遭到了别有用心之人的诬陷。为了让贺龙能够早日安息,其家属和部下只好将其化名为“王玉”安葬在老山骨灰堂一处地下室内。
贺龙去世后,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多次提出要为他平反,在中央各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努力下,有关恢复贺龙名誉一事才被提上了日程。
但迁移骨灰可不是一件易事,中国人骨子里对死亡一词怀有崇高的敬畏心,尤其贺龙还是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此一来,为其迁移骨灰的事情更是马虎不得。
当时也有人建议,直接在老山为贺龙建立一处专门的墓室和纪念碑就好。这样既可以节省部分开支,也可以不必兴师动众。
但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非要将其骨灰迁入八宝山不可。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死后的事情其实不必讲究这么多,但周总理却很明白,对于泉下的烈士们来说,名誉有时候胜过千金。骨灰迁入八宝山,实际上就是党对一个战士政治上的承认。
直到1974年贺龙才恢复了名誉。几乎是其恢复名誉的同时,周总理就亲自指示:一定要尽快将元帅的骨灰迁到八宝山。
6月9日这天上午,贺龙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准备完毕。正当仪式要按流程进行时,突然有个工作人员进来请示,希望仪式稍微推迟一下。
这一消息一经公开,立马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纷纷猜测:难道是周总理要亲自参加贺龙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吗?
实际上,此时的周总理已经重病住院,医生和邓颖超同志都清楚他的身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所以都不建议他参加这次仪式,但周总理还是坚持要亲自送贺龙一程。
此后不久,周总理在邓颖超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来到现场,众人只见他左臂上缠着黑纱,身体已经非常消瘦,脸上也有了老人斑。
随后,周恩来便来到休息室看望贺龙的夫人及子女。起初周恩来还想克制一下自己悲伤的情绪,但当听到贺龙的孩子口中的那句:“总理”后,他悲憾的情绪终于无法掩藏,半天才说出一句:“我来晚了……”
此后,八宝山公墓管理人员每年都会精心修缮和维护贺龙的墓地。此后贺龙的墓地也被编号为“81”号。后人来此参观和祭拜革命先烈时,贺龙的墓碑前总是会被放满鲜花。
无字碑的主人
除了“81”号公墓外,八宝山还有一座墓碑同样引人注目。这是一座“无字碑”,它与墓室中安葬的死者一样神秘而伟大。
解放战争后期,我党对傅作义的成功策反一战可以说是多年来谍报战史上非常出色的一笔,而这其中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的推动,这个人正是无字碑的主人——阎又文。
阎又文1933年考入山西大学,四年后毕业立马就赶上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热潮。和很多同期的青年一样,阎又文一毕业就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阎又文革命的首站在延安。作为大学生的他立马被组织安排到侦察干部训练班学习。经过系统地学习后,阎又文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最终被安排到国民党军中任职。1938年,阎又文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以“潜伏者”的角色,一直在国民党军中为中共工作。
可此后,由于现实种种因素的阻碍,我党与阎又文中断联系将近7年。正当党组织以为他凶多吉少时,却意外得知他早就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了傅作义的贴身秘书。
此后不久,阎又文又重新和党组织取得联系,暗中向党组织透露国军情报。1948年十月,辽沈战役战局已定,眼下党组织需着手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傅作义集团。
这时候阎又文又冒着生命危险,仅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将南京最高军事会议制定的战略计划告知中共中央。最终促使华北乃至全国战局发生重大变化。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阎又文功不可没。
但这不过是阎又文从事的地下工作的冰山一角。1962年,阎又文英年早逝,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潜伏者”工作具有极高保密性和特殊性,他在新中国成立前为我党做过的所有地下工作,都没有在其墓碑碑文上提及。只有新中国成立后的部分工作经历才被清楚记载。
与其他的革命烈士相比,阎又文碑文上的记载自然是少之又少的,相比之下竟有“无字碑”的既视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如墓碑上所言“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受祭拜最多的墓碑
每年清明节,八宝山总有一个地方会摆满鲜花,这个地方便是林徽因的长眠之处。
1942年,林徽因被诊断出患有肺病。那时的她常年被疾病困在病榻之上,只有丈夫梁思成每日衣不解带照顾她。但即便如此,两人也没有因此停下工作。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两人在柴油灯的微光里撰写着酝酿多年的《中国建筑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夫妻二人始终没有放弃工作。两年后,《中国建筑史》终于编撰完成。但同时,林徽因的生命也几乎走到了尽头。
1955年,林徽因在同仁医院病逝。作为丈夫,梁思成亲手为他打造了“林徽因墓”。该墓上有汉白玉花环,还用营建社特有的字体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几个大字。
也许在梁思成看来,妻子林徽因不单单是简单的诗人、作家以及才女。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建筑家。
但遗憾的是,在特殊时期“建筑师林徽因墓”几个字不幸被毁。如今虽然已经修复,但也再难回到原件的模样。
后人在祭拜林徽因时,除了感慨她与梁思成的伉俪情深外,更多的是对这个伟大女性的追忆。
如今已然是全新的时代,后人们再也不用用鲜血捍卫革命事业。但我们需要铭记的是无息外盘期货配资,在遥远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长眠着那些不应当被后人遗忘的保护神。
阎又文八宝山林徽因周恩来贺龙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